共创慧 | 教学之内,教练之外
作者:Karen
自从9月份上了第一节薛老师带领的共创慧的课程,之后就一节课没落地一直在参与,收获颇丰,想跟大家分享和探讨。
圆桌教学
共创慧的上课方式,是培训课程中比较少见的——采用了圆桌教学法,而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新的尝试。
在上课之前,我们会阅读课前材料,带着问题和思考来参与课堂,每节课由学生提出2-3个问题,围绕着问题大家一起进行探讨,各抒己见。
TIP:什么是圆桌教学法?
它的起源是,1930年美国石油大亨和慈善家,爱德华•哈克尼斯(Edward Harkness)在向埃克塞特学院捐款时,提出学校必须创造并实践一种变革性教学法,于是产生了圆桌教学——
学生和老师围坐在圆桌旁,老师作为引领者,采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形式,创造一种激发学生自由思考和辩论课堂。
之后,在这张圆桌上,培养出了建立Facebook的扎克伯格、写下《达芬奇密码》的丹布朗……圆桌教学法是现在欧美高中和大学最常采用的教学之一方式。
作为一个求知指数比较高的人,学习教练之初我就很认同教练中对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倡。
在我看来,终身学习并不仅仅是听课和阅读,而是始终保持一种对主动思考、提问、讨论、分析的热情,因此传统的自上而下的教与学,并不足以激发这种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上,我总是保持高度集中,因为同学们会提出一些好问题,而很多问题其实都是没有所谓“正确答案”的。每个参与探讨的声音都为这个问题带来自己的经验、看法、思考、人生体悟,在我们“解题”的过程中,我们拓展了答案的可能性,而非是为了达到一个唯一性。
因此,我在思考问题的同时,也思考同学们答案中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同时也思考薛老师时而为我们带来的“破圈”的经验分享。
圆桌教学法也被学生称为“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与教练哲学也一脉相承——人都是本自具足的,每个人只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成为自己人生的赢家。
教练和教练之外的系统
学习教练的我们,当然都觉得教练很好。有段时间,我太沉迷于教练,一天12个小时都可以在学习和coaching中度过。
但那段时间,也有一些苦恼,就是感觉自己又成了拿着榔头的一个人,到处去找钉子。
有时候和朋友出去social,都很难自如地嘻嘻哈哈地聊天,陷入一种“看谁都觉得需要教练一番”的窘境。一边知道自己不合时宜地带上了教练的帽子,一边又觉得这是人生中最闪闪发亮的一顶帽子,所以,热到脑门出汗都不舍得摘。
后来开始慢慢区分,“用教练状态去生活”和“在生活中24小时做教练”是两回事。并且,一件事再好,也有其局限性。教练是一种途径和方式,它的价值并不掩盖别的途径和方式的价值。
共创慧的课堂上,我们不仅探讨教练和教练技术,也探讨教练以外——教练如何在企业中进行运用、如何去运用教练所学更好地与家人相处(而不是去教练他们lol)、教练行业的营销和发展、教练以外的助人的方法等等。
每当薛老师和其他小伙伴,将更广阔和多元的生活、工作经验带入课堂探讨之中,我总是可以在这种共创中学习到更多。
非常期待薛老师将共创慧继续进行下去,相信它会带来更多学习和教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