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分享 | 从霍金斯能量层级看教练和自我教练有效性



作者:Karen



相信学习教练的小伙伴,都知道霍金斯的《意念力》和注明的能量层级图表。


*霍金斯的能量等级图示


我们最为熟悉的准则是:人在勇气(数值200)以上,会进入正向能量层级,在骄傲以下,则是负面向下能量。而教练是带领客户超越勇气的对话方式。


我最近细读《意念力》(还只读了一半 图片,结合教练和自我教练的经验,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能量层级与教练有效性


首先,定义一下“有效性”。在这里暂且解释为,客户产生了自我觉察和成长,对话结束时TA带走了令TA自己感到满意的答案和行动方案,情绪和能量也有显著的提升。


我有过几次自己觉得“无效”的教练经历。在这些经历中,虽然我扮演着教练的角色在提问和反馈,客户也在回答,但我们好像频道调错一样,用着同样的词汇在鸡同鸭讲。


结束时,往往是我烦恼自己过于用力而客户毫无长进,或者我在抽离的视角上真正理解TA的认知、情绪和意图,也就不知道从哪里使力好了。


如果能量层级是在走楼梯,那我显然没有踩在客户的那级阶梯上,没有与TA产生链接和共情。我还自以为在更高层级上,却不知自己或许也只是在“骄傲”上,根本没有进入“勇气”、“中性”,更不要说“接纳”和“仁爱”了。

而且我“骄傲”的背后其实是恐惧——


  • “如果我跟着蹲下来了,我是不是就进入了更低的能量层级,那我还有能力出来吗?”

  • “跟着客户蹲下去,找到的答案一定是错误的,那我岂不是一个失败的教练?”

可是,“勇气”恰恰是敢于犯错和敢于失败。当教练本身的能量层级在“勇气”之下动荡,教练问出的问题,就会显得胆怯、模糊、犹豫、过于开放或过于封闭。


客户因为自身能量层级混乱或降低才会来找教练,那么教练就有责任,觉察教练场域中的能量是否稳定,如何通过提问和反馈来稳定,甚至提升。
《意念力》中说:


似是而非和模棱两可,源于意识水平的混乱;一个答案,只有在与其自身意识水平相符时,才是正确的。因而,我们或许会发现,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而同时又是“无效的”。


“有效”的问题才能带来“正确”的答案,“正确”的答案继续带来“有效”的问题,这是个良性循环。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才需要强调与客户建立协议和伙伴关系的重要性,当我们每一次将选择路径和定义问题的主动权交还给客户,展现“勇气”蹲下来陪TA找寻答案时,我们才能真正倾听和看见这个“人”的存在。


被倾听和被看见,就是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你会惊喜地看见客户自然生发的能量层级的跃升。


教练真正要做的,是让自己稳定维持在一个高能量水平,从而对客户的能量层级做到兼容并包,超越二元对立去影响到客户的存在。




能量层级与自我教练有效性


最近参与了几次讨论,都和自我教练有关系,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也引发了我对自我教练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有时候我们通过自我教练可以解决问题,甚至带来一些新的认知,有时候却不行,这是为什么?


我发现也和能量层级有关系


比如,如果我只是自我教练一个“时间管理”的问题,那运用一些教练工具很容易就明确了自己的选择和行动方案,但如果是遭遇失败而处于“恐惧”和“忧伤”,或在关系冲突中处于“愤怒”或“冷漠”,那自我教练甚至会加重我的情绪和混乱。

我一开始将其归咎于“人无法自己把自己从地上抱起来”,而从能量层级的角度来讲,相比于检测“答案”的能量值,检测“问题”的能量值,会带来更多发现。


也就是说,教练的能量值本身就应该高于客户,否则提问本身的能量值不足以引发觉察、带来成长,反而容易让人在低能量层级绕圈打转,产生更多无谓的消耗。这种自我教练当然是行不通的。


这根本上是个常识,但显然处在低能量层级上的自己没有想到。如果真要自我教练,也可以先远离这个问题或情景,让自己的能量恢复一些再来尝试。


《意念力》里有一句很有趣:


问题的动机相当重要。首先要问:“我能问这个问题吗?”


万事万物都归于自我,答案都在那里,只是缺少一个高能量的好问题。




阅读 1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