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普拉提】《一个角色的诞生:如何用表演唤醒文字?》读后感
作者:赵英鹰
在阅读《一个角色的诞生:如何用表演唤醒文字?》这篇文章之后,对演员这个职业有了新的理解——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是:种子(酝酿)- 生长(打磨)- 果实(诞生),这既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又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不仅收获一个角色的诞生,演员也将收获突破自我后的新生。这样的经历跟思考练习有着很多的共通之处。
* 文本
在阅读文本的方式上两者极为相似,演员“表演的前提是看懂故事,并深度解析剧本去捕捉角色形象的基调……”。在练习思考时,由于作者的思想大于文本表达,只有发掘出作者的思想才能正确理解文本的含义,要真正读懂文本,思考练习者通常需要超越文本的字面含义去追问作者的真实意图。两者对于文本的解读都是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
* 诠释
角色在演员心里成长的前提是演员不停的琢磨角色,最终从剧本文字中构建出一个立体的,鲜活的角色走进观众的内心。演员是剧本角色的载体,通过观察,模仿,揣摩,练习最终将人物的形象,心智和精神立体诠释。
思考练习者是通过文本分析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由此,思考练习需要根据文本推断出作者的状态,意图,信念,价值判断,思维模式等文本以外的信息,这个过程也是一种立体诠释。
两者都是在做揭隐化显的工作,虽然实现方法有差异,但是都是在不断琢磨后呈现出恰到好处的合理性,又或者说是对剧本(文本)做出合乎常识,心理和预测的正确解释。
* 训练
“角色的形象最终需要通过演员训练有素的技术来体现……”,想要角色鲜活地呈现,演员必须进行大量的训练,这是不太容易被理解的,通常大众对演员的理解是颜值和天赋。
而对思考的误区是思考通常被理解为人与生俱来的能力,不曾想到,思考要遵循一定的规则:提出假设-论证-检验论证-提出反论-检验反论-最终肯定否定或调整最初的假设。
如此,可以看出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形成需要大量的训练。
文中田壮壮说“感受到了,你能不能表达出来?这个其实是可以训练的……”,局限性是可以通过训练被打破的。思考练习也是如此,思考层次单一,认知局限,思维范式,偏见都是可以被自己清晰观察到,并通过不断的练习被打破。
两者都有一个感受到-表达不精准-训练-加强-合理呈现的过程。可以看出演员和思考者的训练方式虽不同,其认真,专注,全身心投入训练的状态是相同的。
* “自我”
当一个角色即将诞生时,演员将“自我”隐去,所有精心的准备都化为下意识的反应,演员即角色。
做思考练习时也需要抽离“自我”,摆脱固有的信念和偏见,以呈现思考的理性和客观。久而久之,思考将成为一种习惯,思维亦将呈现灵活开放的状态。可以说两者都是一种突破,从“自我”中突破。
“演员从自我走向角色,犹如换魂。”当思考变成习惯后,思考者亦如脱胎换骨。
和演员从自我走向角色的过程相似,思考从突破自我走向独立与成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之旅。
旅程的装备箱里不但需要思考所需的基础素质、方法、综合素养,更需要一位有经验的向导。为了带领学员安全地穿越“独立思考的诞生”之旅,引领“思考”的导师陪伴学员在塑造思考力的旅程中,既像一面镜子,显示每个人的动作和习性,也根据个人特点,启发觉察,有针对性地充实各自的装备箱,并最终建立“思考的自信”与“表达的自信”。
通过唤醒文字演员创造出一个生动的角色。通过思考人们则创造出的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自己,这种活力并不仅仅是指思想上,气质上的敏捷和活跃,还有思考者的身,心,灵获得一种和谐,并能与身外之物,周围世界保持敏感与灵通。
演员塑造角色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都体现了常识和专业的统一,两者的刻苦训练如同修行之旅。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到“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个中体悟唯有修行者方能体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