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分享 | 存在主义中“我-汝”关系和“我-它”关系与教练关系的思考



作者:彦云



周末和朋友们相约咖啡厅。朋友作为外部客户刚和我做了一次mc,大家由此谈论体会。


有朋友说,教练过程和他在读的《存在主义心理治疗》中“我-汝”的概念很像。回去后我向他要来了书中这段话的内容,很有体会,在此作为教练式倾听的另一个视角与大家分享。


原文说,最好的关系个体是以彼此无所求的方式建立关联。人类对关系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如儿童是对“我”没有概念的,不知道关系之外的任何其他存在状态。


此时就呈现出“我-汝”关系,体现为对他人的完全体验,关联状态无所保留,从各种角度检视、分类、分析、判断,整个融入,趋近一体化。


这似乎也是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分离焦虑”的一个原因,因为没有形成独立的“我”,而将自己完全地融入他人




与“-汝”相的,是“我-它”关系。


书中描述这种关系是没有用“全部”去和另一个人建立关系,而是有所保留的。像一个旁观者,思考着自己行为会使对方产生什么印象,人与人并没有建立关系,而仅仅是“相会”。是一种自我表达和情感释放


书中还提到,如果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真正地建立联系,就必须真正地倾听对方,抛弃所有对对方的预设和偏见,允许自己收到对方反应的影响。


“我-汝”关系就很像教练过程中,教练站在中正立场,不带任何评判,完全地接纳、包容和体验客户,使客户和教练都能感到“无所求关系”的充分融入感。


同时,教练又能够站在剧本外,基于客户产生反馈和好奇,保留自己的成人状态,允许自己受到客户的影响又能客观看待。


“我-汝”关系和“我-它”关系在教练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平衡,就像书并没有完全认同或完全否定哪一种关系。


作者认为,“我-它”是基于人性的、必须生活其中的舒适的世界;“我-汝”是奇特的罕见的抒情激烈的时刻。没有“我-汝”,人无法活下去,只有“我-汝”则不符合人性。





阅读 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