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在的协调促成持久且有力的转变



作者:刘咏



“我爱您就像爱盐一样,不多不少......


看着手机屏幕上这一大段《李尔王》的独白,我拨通了阿伦的电话。


“你要投稿的那篇文章,我看了。《李尔王》那段独白占的篇幅好大呀!”我在寒暄后直接进入主题:“如果你想听听我对这篇文章的感受的话,我们就简单聊聊,可以吗?


“太好了,我很想听听你的意见,感觉你挺有思路的,给我些建议吧!”阿伦语气里带着那么点期待和兴奋和期待。


听到这,我有了点不知所措:毕竟我不专业,适合我的“小聪明”能适合人家吗?


“我想先听听你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我有点硬着头皮,挤出了这句。


“一方面总结下我的学习收获,更重要的是让大家知道我在做教练呀......你看这文章怎么修改才好呀?同时发在朋友圈好吗?


阿伦的回答从听筒跳跃进我的耳蜗,突然之间,心念一动:这不就是一次教练对谈吗?

深呼吸一口气,我默默的告诉自己:他好像在问行动和环境,只给他建议或告诉他需要学习什么,他不一定能做的到,那也不是教练对谈。那要问他什么呢?


突然,眼前出现了一个长的很奇怪,白胡子白头发的老人,郑重其事的讲:你无法在制造出这一问题的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


“对!思维层次!let me go”我瞬间有了点思路。


我(教练):如果你的文章发表了,你希望读者怎么看这位作者?


阿伦(客户):我们这个行业还有教练呀,能教练我吗。


我(教练):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会找你去教练他们?


阿伦(客户):了解我的人品和专业能力,在很多方面懂他们......我要让从业者通过教练实现成长。但是,我写作水平好像不行,没练习过。


我(教练):如果为了让他们知道,你是能帮助他们成长的教练,文章写成什么样子,你觉得就可以呢?


阿伦(客户)<沉默片刻> 好像把“教练案例”说清楚就行,这好像我能做到。


我(教练):你提到了“教练案例”,是说《李尔王》片段那个吗?


阿伦(客户):不用这么复杂的,我把一个实际案例写出来就好了,投稿给平台,再发我朋友圈。我要让大家知道我是教练,一个了解咱们行业专业和背景的教练。


我(教练):好像你有思路了哈......


两周后,阿伦的文章在教练公众号平台上发表了出来,我一边体会着文章中案例分享的心得,一边的想:


从找到“我是谁”(身份)和“为了谁”(愿景)出发,看到“秉持什么”(价值观),自然就能知道需要什么能力,要去做什么,在何时何地何种条件下去实施。


将愿景注入项目,促成愿景、使命、身份、价值观、能力、行为、环境的内在协调,我们才可能实现持久且有力的转变。



*该案例的分享已得到客户的许可。



阅读 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