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练》工作坊




"你练习的东西在塑造你的生命,而不是你知道的东西”   Harry Palmer

心理学家发现:决定一流水平和一般水平的关键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经验,而是“刻意练习”的程度!


教练(Coaching)是一门

具有科学性艺术性的学科。

通常在学习教练的初期

人们所关心的都是教练的技能工具

其实对于 教练状态 的感知也非常重要,

一场好的教练(Coaching),

一定是兼具理性与感性的过程。

特别是迈向专业级别的教练的过程中

对于教练状态的培养尤为重要!

于是《Coach8来练工作坊》

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了。

品嫙的来练工作坊,

从来都不是为了通过教练的考试而设计的,

在她的课堂上,

我们经常能感到那种生命的能量在流动,

这也是CPCT 301课程体系一个独有的特色

(课程里包含自我状态的练习)

(点击下面的视频了解来练在做什么?)


—— 参加的要求 ——

你需要有实际的客户,

与一群和你一样精进的人。

一起投入学习给予和接受反馈,

你需要每周拨出2.5小时。

接受大师级教练的现场点评,

每周三晚7:30开始六周的来练之旅,

有两个来练圈,内圈外圈

(采用金鱼缸练习模型)


内圈:6位,

主要练习与真实客户的现场15分钟coaching,

六周每位可练习三次,

coaching结束后,

由现场同学及导师从各种视角与层次给与反馈。


外圈:14位,

没有现场的coaching,

是列席现场经由专注聆听

感受观摩coaching学习,

可以给与反馈。


—— 导师介绍 ——

ICF教练

陈品嫙

(坐标:台湾、大理)

高管教练、生命教练、领导力培训师

来练平台创办人,

曾任花旗银行副总裁

ICA(国际教练学院)全球华文区总教头

跨国双语高管教练

她从无到有

打造著名的国际教练学院

(International Coach Academy)

任全球华文区总教头和教练认证考官。

曾任美国伟事达私董会教练,

英国Bridge公司资深顾问,

英国Coach in A Box特约教练,

日本Coach A特约教练,

法国Talentis特约教练。

从2008年至今,

已为超过500多名高层领导

提供了2700多小时一对一的教练服务,

是经验极其丰富的国际级教练。她倡导,

以心灵的力量引导并带来认知和改变发生;

她愿意做的,是支持生命的转化。

工作之余,

不断进修瑜珈、意识、正念、灵修、

哲学、艺术和戏剧等课程。

通过“戏剧”这一个高度社会化的艺术,

把我们的思想,

感受和期望集合在一个方向上,

体验一些比我们自己更宏大的,

在我们身上发生作用的事情,

通过我们自己,也通过团体,

服务于人生这场演出。


Lumina Spark谘询认证师;

阿卡西记录认证谘询师;

灵气能量疗愈二阶认证;

正向心理学 Positive Psychology (UPenn) 证书;

Coaching for Transformational Presence 证书;

国际瑜伽联盟认证瑜伽教练;

人格适应理论应用工作坊证书;


—— 看看学过的人怎么说 ——



木小木来练工作坊闭环:久违品嫙老师大名,期待中迎来了来练工作坊,作为这次的圈内教练,3次教练做下来感慨万千。第一次做约谈,那个时候自觉教练状态不好,在有些小紧张小用力中结束了15分钟约谈,品嫙老师跟我互动点评时说我是好学生模式,能看到我身上勤俭恭贤良此类的好词,但链接不到真实的我,建议我不要去过多的doing而是要being,成为爱不要做出爱,成为好奇,不要做出好奇,成为。。而不要做出。。讲真,品嫙老师的点评让我当时一愣,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这么评价过我,感觉很新鲜还很疑惑也很被触动,下课后一直在思考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第二次做约谈,有些惊弓之鸟,想要刻意表现好些反而更找不到状态了。这次品嫙老师给我的点评是感觉表现出来的我不是真实的我,说真实的我被束缚住了,建议我学着让自在住进我的心里。。第三次约谈,这次的教练状态比较正常,15分钟时间到时还想再多问客户一个问题,此处被敏锐的品嫙老师看到了,她的点评是让我觉察为什么一定要去完成,而不是就停在15分钟,这次建议我多去跟大自然链接,多培养感知,少用头脑思考。这三次品嫙老师的点评,都触到了我的内心,引起了我课后久久的思考,我感觉品嫙老师不愧是大师,一语道破束缚住我,同时我又没意识到的问题点,是的,那就是太想努力去表现自己,给自己无意识的刻意穿了几层华丽外衣,反而丢失了最可贵最想要的自在和真实,以及与生俱来的感知力。经过了这次的来练课堂,我更加知道我想要的教练状态是什么了,那就是不带套路的真实。特别开心遇见了来练这堂课,遇见了品嫙老师,期待下次的来练课,期待以后有机会线下能遇见老师,感恩遇见!



荣荣来练工作坊闭环:

第一次上品璇老师的课

1.我的整个教练过程有点探讨概念性的东西。象讨论墙上的一幅画。人的being状态,关注在人的具体一些会更具体化。

2.可以多用的句子:我如何…?的句子提问

3.有些提问有所指,这种所指是因为我自己有了方向或者一些评判的成分在。

4.当客户描述那张网的时候是很美的,我有点急了,如果有更多的空间和停留长一点,就不会打破这种美,静下来停下来一会儿不用出声音。客户带我看3D电影,他也在看,也给我看。

5.教练很即兴的时候,保持一种弹性在,流动。人有动态的场域,有光照进来。营造这样的空间,客户会在里面有安全感,感觉自在不会被评判,一路通达畅行无阻,客户会跟自己链接,达成。我们不一定要很懂,我们要心灵上的陪伴。处理好自己受限制的地方,自己暗的部分。自己的存在也是一种自在。那个时候客户会有一些松动被照亮。让自己不费力的在那儿。工具不是为了用而用。而是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

非常好的体验。觉察到了自己的不足也有了更多纬度的尝试和感受。谢谢


第二次上品璇老师的课,收获到:

1.随性不是随便。随着客户的性质而变化。

2.being的状态,是要多练的。是深层次的锻炼。

3有时候客户带着议题,当有新的发现的时候,有些许欣喜,看见,出现转变后,可能开始的那个问题已经自动消失或者不再是问题了。

4.问题很大,看清了这个很大,也是成果。或者只厘清现状,都是可以的。不要被我们自己所认定的成果所束缚。

5.放掉15分钟给我们的限制。该发生的,能做的,也许是哪一秒已经发生。时间是个相对值。去除应该怎样怎样。

6.开场白,映射出每个人不同的投射。

7.结束的时候捆绑着客户的东西已经解开的时候,自然可以去行动。可以带着客户呆一下,不要急于形式上的问行动。

8.偏逻辑型的人可以多锻炼感知,多参与艺术类活动。感谢老师的倾情指导,慢慢感悟,吸收,变成自己的养分,滋养自己,也给以后的教练带去更多的养分。


第三次上课,这一次是情绪方面的 这一直是我的短板。我选择倾听,让客户淋漓尽致地去说出所有的情绪和不满等。前半场不错,后面有点掉到具体事件里面。在生活中你是怎样的状态,你是怎样体察自己的感受的,怎样感受周围事物的。那个你有多敏感。观察,觉察,感悟,顿悟,悟透,透彻的。这是更高层次的东西,用心去感受。整个来练结束,自己学到很多,也在事件中慢慢感悟。谢谢品璇老师,谢谢空中吧提供这样好的机会。感恩!



幸福来练工作坊闭环:有娃的周末总不能静下心来写闭环,我是第二次上来练的课程,第一次是外圈看着别人做教练和客户,那一次的感受不如这次我作为内圈的教练来的直接,那种参与感让我每次都能入住一些品质在自己的身体里,我特别喜欢老师那种娴熟,就静静的听着就听出因果关系,情感,信念价值观,那种being的状态让我折服,课后练习也特别的好,每次去和同伴练习完都对情绪,教练状态,生活产生影响,我很喜欢这个课堂,下次有机会还会参加。我也想成为老师这样大师级的教练!



落英缤纷参加来练有感:已经参加过好几期来练了,这一次给我的感受尤为强烈。因为老师留的作业是需要和同学结伴进行一场coaching.而这个题目,老师已经拟好了。这是关于抱怨的主题,本以为自己已经没有什么抱怨了,结果发现还是很多。按照老师说给出的方法来教练得到的效果是能够自动自发的把抱怨放下。老师给出的语句平淡无奇,但转化就这样发生了。这让我想到了老师以前曾经提到过的,好像一场coaching就是去到客户的世界里,仿佛是被邀请到他的住所里去参观。带着新鲜好奇,欣赏的眼光去观察。没有什么评判,这种松松的感觉就像日常的会话一样,即便是负面的东西抱怨,当你能够停下目光去观察去感受它不去评判,甚至是想到它给你带来的好处是什么?反而就在这种场域里,被轻松的转化了。很有意思的是,我也吸引来了以往不敢面对的异性同事,(在密闭的空间和异性同事共处是我害怕的)但是当同事用抱怨的话题询问的时候,我就试着用老师所教的方法去看他有关抱怨的因素。同样问出了,如果你抱着这个抱怨它会给你什么好处?当被这样问的时候,同事打开了新的视角,我看到他的表情就像是头一次吃到了一个新鲜的菜品。有所领悟的表情,最后近乎释然。



【来东祥來練学习闭环】

教练存在的姿态?
* 教练可以让客户think and do different
* 教练也可以让客户be different
Be different的姿态是一个需要长期去练习的能力。举例来说,某个人生活中总会有一个时期是烦恼的、抱怨的或者是无辜的,以这种心态去感受这件事,然后马上跳掉。再以一种平和的状态(像大树、大山一样稳定地存在),去感受这件事,这就叫做Be different。
一个重要的责任(TA是否准备好了;我跟TA是否合拍)
教练要去检视和确认,客户有没有要改变和转化的动机? 这个渴望有多大? 是不是愿意为了这个目标,付出足够的代价,有勇气去面对自己,打破旧的习惯,采取很多新的行动?
教练需要练习的功夫
* 定能生慧,觉察/觉性/觉知的能力,练习扩大念头与行动之间的时间长度,首先得意识到念头的出现,继而在一定的时间内做出合适的选择,人最大的自由也就在于选择的权利。(途径:静下来做冥想,尝试着看自己的念头和情绪,还能够继续看念头更底层的动机又是什么;与自己的黑暗、恐惧相处,并处理他们。)
* 教练有把客户带往更本质问题的能力。
* 教练能够让客户改变自身的操作系统,让客户有深层次的转化。(教练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哲学观,都会影响问出来的问题)
* 多带一些好奇去了解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事情总是带着多层因果。(例子,多问为什么)

海兰来练工作坊闭环:带着好奇第一次参加品璇老师的来练课,作为外围,倾听同学们的每一次教练过程和老师的点评。老师始终在关注教练,她的用词,她的提问,她的节奏把控,她的状态,但我没听到老师用这些关注点点评技巧,架构或者流程,而是透过这些去让教练发现这些背后是什么?甚至背后的背后是什么?那些从根本上启发教练新的觉察和改变。这些也会引起我的体会和思考:being的状态,每个提问的动机,打破自己一直认为正确行为的限制,深深的顿悟!这一次课程下来是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深深体会老师这汪灵水洒下的雨露,沁润的滋养!感谢



魏青来练工作坊闭环:1. being 与doing不同,客户表达的词汇未必与客户的真实状态相一致,关注客户目前的真实状态,感受她当前的being,探寻客户想要的状态,要创造空间让客户成为那个状态本身 2.教练的自我成长与修行 自己内在的变化反应在生活的点滴,是否更自在从容,而不是简单获得了技能取得了证书。教练诚实面对自我,通过认识自己,更进一步认识人本身,有助于透过客户描述的事件,看到TA更真实的being。自我修行可以从自我探索展开,可以从走进大自然展开。

媚雅来练工作坊闭环:第一次参加来练,当观察员学到很多东西。谢谢老师用心的倾听和点评,让我更加明白如果做教练,更多的是如是接纳自己,真实面对自己,勇敢表达自己,还有更多敞开自己,其实每个人都是最好的自己,不用去再费力追寻,只要相信,相信自己,当对自己足够相信,对真实自己足够接纳,在教练中对客户也就越来越多真实的反馈沟通和包容,能量就会流动起来。

子婷来练工作坊闭环: 如果说学习教练的系列课程让我学会了教练的科学性部分,参加品嫙的课则让我感受到教练作为一种人文艺术的魅力。在这里可以抛弃一切的目标,结构,逻辑等诸如此类的东西,而只需要关注于当下,关注于对面的客户,TA的状态,TA的感受,需求,TA的being,TA的转变发生的那一刻…对于习惯于逻辑思考的我来说,确实是非常颠覆性的体验。在每一轮的课堂上,我都能感受到自己也在转化。希望还能继续参加品嫙老师的课,希望下次能尝试进入内圈,有更直接深刻的转化发生。

王瑛来练工作坊闭环:品璇老师的课初听有点不太懂,但又觉得有什么特别吸引我,当我在做了三次教练之后,从品璇老师的点评中才慢慢感悟到如何和客户同在,那个being的状态,教练是如何给到那个空间,让客户的内在自己去运作,去转化,教练给这个空间投入了怎样的能量?有怎样的贡献?一切就神奇的发生了……第二次的圈外练习,也有很大的收获,六周过得很快,意犹未尽的感觉,因为才找到一些感觉,期待下一次还能参加。谢谢品璇老师,当之无愧的大师级教练,我们受用匪浅


教练技术


大兵压境来练工作坊闭环:听说了来练很久,终于有机会申请到了圈内和圈外两次机会,开始还有些不太听得懂,后面逐渐有了些感觉,到后面就非常的喜爱了。有几点收获分享:首先是有了一个空间的概念,教练就是要去为客户把持一个空间,让客户去抒发,相信客户智慧俱足。真次是力求做到与客的“同在”,作为专业教练,就要做到完全与客户全然在一起,包括节奏快慢,声音大小,能量等等。教练不是制造问题的机器。问题也不是准备出来的,是在那个当下,那个场域自然而然来的。其三是有了“马上去做”去“经验”的这么一个概念。学会了此时、此地、现在等bing的状态;,做到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第四,在关注人的层面上有了一个深入的认识。学会了从事件中去关注到人本身及信念、模式、情绪等。教练是高质量的陪伴,首先考虑到的客户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客户当下的需求就是教练的出发点。当客户感知到被看见,被懂得过后,问题就有了较好解决的基础。教练在问每个问题之前,都需要理解这个问题的目的和意图,而非只是为了问出一个好问题。他不是聊天,是在关注这个人,让客户与内在智慧连接,让Ta感到安全,不被评判,与内在真实的自己相连接。


点击这里查看更多的来练学习见证录


——报名方式——

请扫描并且联系助理

(非国际认证班同学无资格申请)


阅读 9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