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分享 | 教练学习和反思:我们追求的是什么生活状态?




大年初一,吃完晚饭,收拾了桌子厨房,我赖在沙龙上看我的电子书,老贝也在沙发上看书。隔着透明的玻璃门,小贝在书房中正在热烈地打他的游戏比赛。客厅的灯亮亮的,很温暖,没有嘈杂的电视的声音,只有舒缓的音乐从音响中飘洒出来。


教练群里有同学在说:薛老师在做直播,大家去看呀。


打开链接进去,看到薛老师穿着纯红色的外套,背后是纯绿色的背景,色彩对比鲜明,春节年味十足,灯光映得脸上又嫩白又鲜活,声音那么亲切,弹幕上不断跳出同学们的互动。


突然觉得很感动,想写点什么。想起一阶和二阶完成的时候,答应老师要总结一下的,因为种种理由耽搁下来了,而我也不愿勉强自己。所以,今天也不是总结,就随心而写吧。


像来练品嫙老师让我们练习写作一下,随心而写,没有框架,写的只是内心意识的自然流动。



记得几个月前我曾向品嫙老师讨教,我的教练很容易走向逻辑,而忽略对人的内在的关注,也就是说——容易走脑,而不是走心。


因为太久的企业的训练,让我形成一个快快快的应该思维,让我太想去解决问题,让我忽略内在的自我的联结。只记得匆匆忙忙地往前走,而不敢问一声,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想要的是什么?被感动的是什么?


也许很多教练初期会有一样的体验,我们害怕面对别人甚至自己的情绪,眼泪,内在的纠结、矛盾、错乱。因为这会让我们手足无措,因为我们静不下来,拒绝内在的声音,我们不习惯用心,而是用脑去陪伴对方。


我们需要的是结果,我们擅长用第一、第二、第三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考问题,找解决方案,这正是我们长期在企业的商业的生存之道。而我们究竟错过了什么?忽略了什么?


用品嫙老师的话说,我们读了很多书,一目十行,为什么还是没有把日子过好,是通常不在那个当下我们进入了,在那个当下,须臾不离开,进入了去尝试那种感受,感受自己,感受他人,邀请自己进入。


如体会电影中的情节,看老太太蹒跚的走路,听花开的声音,感受树下细碎的阳光……和自己冲出的任何情绪呆在一起,和人性层面呆在一起,就在那个当下。


不管是憎恨,自卑,悔恨,焦虑,伤心……我们不抗拒,不排斥,先去接纳、承认、感受和体验。


情绪,当经验过它,是一股能量。但它是有边界的,就像龙卷风也是有边界的,很多转化就是发生在要过边界的那个时刻,只有自己去经历过,才知道说,确实如此,就像人哭过了,内在好像有另外一股新的力量升起。



教练把自己或者客户邀请到一个特定的空间,通过教练的专业素养,让我们有这个机会只在当下。在这个须臾不离的时刻,触及到了,有如在干旱的时刻,凿到井的感受。


“在这个当下须臾不离的时刻”,是一个很微妙的体验,这是让我们直面我们内在的声音,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逃避,不放弃,让我们有更大的勇气。


霍金斯的能量层级中,勇气就像是一个人能量的分水岭,突破勇气值的人,生活就会更积极正面,进入“自爱模式”,反之,勇气之下,人被内疚、恐惧、欲望、忧伤纠缠,循环往复,陷入“自恨模式”。


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各种模式躲在我们生活表象的背后,指导我们像一个自动运转的机器在运作,而不自知。带动我们自己的究竟是什么呢?


我是三年前学习了管理心理学,第一次接触了“自主意识的觉醒”,那是为了学习建立企业的青色组织,青色组织是要有员工的自我意识觉醒为前提的。


而这似乎也正唤起了我自己的“内在觉醒”,我突然迫切地想要寻找人生的意义,觉得以前几十年的时光怎么就是这么混沌。即便我似乎有一个不错的工作,不错的收入,不错的家庭,我仍不知我追寻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我不断的思索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尝试用各种方法分析,并没有找到答案,因为破不开的是内在对自己的束缚和承担责任的勇气。


在家里,我和儿子两个人是联盟,我和儿子分享了有关“达克效应”那个开悟之坡的图片,我问他他的位置在哪里,然后他大言不惭说他正在开悟之坡。当他爸爸正在欢乐的时候,我们就会一起笑话他爸爸说他正在愚昧高峰。我说我还没到开悟之坡,还在绝望之谷呢。(这里我们家平时打趣的只有自己听得懂的语言)



学习教练,让我学习到了觉察,我意识到,自己这样正是在一种“自恨模式”中循环。


人有三我——“理想我”、“现实我”、“本我”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对话的演练机制,尤其是在现实我和理想我之间,我们通过大量的“应该”做,努力追求“理想我”,但“理想我”始终在更高处,我们持续生活在“求而不得”的痛苦中,在“理想我”与“现实我”中不断的循环往复。我们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麻木、孤独、上瘾因此产生。


我们有“应该”的向上的浮力,又“不能”“不要”向下的拉力,使我们在“现实我”跟“理想我”之间没法突破。“现实我”不满足,“理想我”一直达不到,“本我”又一直被压制,三“我”是断开的,因此也无法真正体验身心合一,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勇气和喜悦。


觉察是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权,让我们在现实我和理想我的挣扎中,先回到本我,让本我有能量,再回到理想我。本我的力量得到满足,内在的力量和声音被打开,在本我和理想我不断循环的时候,就有了自我的责任。

教练之底层是自我的能量。


教练过程其实是一个痛苦又美好的过程,痛苦在于你需要面对平时可能都不愿意面对的真实本我的需求,也需要去面对那些平时可能逃避的问题、责任,需要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创造新的现实。创造本来就是不容易的,但同时美好也是因为创造。



电影《心灵奇旅Soul》又给了我一个新的视角。它探讨了一个终极的哲学问题:“人究竟为什么活着?”


主人公之一代号22,她长着一副软萌面孔,她的内心却黑暗至极。她比任何一个正邪二元对立动画片里的“坏人”都要令人心惊,因为她不是某一个别人,可能恰恰就是我们内心里的另一面,另一个自己。


她代表了无望、自卑、封闭、畏惧、偏执、仇恨……任何负面情绪在她身上都有理由,她并不打算去活一趟。在“心灵学院”她已成了一个冥顽不灵的老滑头,人类几千年历史中的各种伟大灵魂都打动不了她,她具备一种黑暗至极的能量——没有希望。


她意外来到地球,她好奇地感受这些从未感受过的一切,她觉得地上的排风口很好玩,觉得餐厅的橱窗也很好玩,爱上了流浪歌手弹的吉他,觉得街上的父女很幸福,觉得微风吹起落叶很有趣,连随风起舞的枫叶种子都能让她看得入迷……她突然觉得生活中的一切都很美好。


她发现了生活的美妙,发现了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所蕴含的乐趣。22说,她喜欢看天空,喜欢走路。


另一个主人公高纳说:这些都不是真正的目标,只不过是平庸的生活。这时的高纳,就像那些迷失的灵魂一样,只在乎目标,和生活失去了连接。


有影评说:“格外理解22,小时候被名人励志,长大才发现那真是一种无垠的压力,万里挑一的人以巨大的差距提醒你越来越是个失败者,你永远不够好。但观星赏月,听虫嗅花,也是人生最无用又最有用的修行。



在《心灵奇旅》中,我清晰地看到,敌人就是我们内心的另一面。另一面充满疑惑、不安、焦虑、否定。


回到品嫙老师的一次分享中说,大道至简,所有内在的变化,其根源就是那一两个,不外乎是“无爱”或是“无明”,发展出各种各样的变形,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


前面那段影评“观星赏月,听虫嗅花,也是人生最无用又最有用的修行。”竟然与品嫙老师让我们做的练习心灵写作”、简化生命”进入当下须臾不离开“能无缝地契合。


生活有如龙卷风,刮起来漫天飞舞、飞沙走石,天空昏暗,眼睛都睁不开。而我们如果能就在这个起点,不断的工作,我们可能就没有“无爱”这个议题,也不会有“有爱”这个议题,会超越有和无。


我们之前活着是相对的,如他有我没,他多我少。我们的世界本身就是相对的,阴阳、虚实、冷热、上下、长短,都是相对的。就在那一两个源头上,创造各种形式,演化各种情境。


从源头工作,一直做,就会发现,你的生命不会再有无爱的议题,也不再要去表现爱。你就是爱,爱就是你,这就是合一的状态。你不再在这两段中游走,根本就是超越。



随心而写,可能有些词不达意,但我就想停留在当下,记录我的感受和我的内在成长。


我是2019年接触教练,并且第一次被MCC大师教练。


2020年7月开始进入Coach 8学习,说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是毫不为过的。因为课程实在太多,以及大量的Mentor Coach的课堂。


我怀揣学个一技之长的生存本领而来,而现在我更感受到的是一个教练的生活状态,更加中正、客观、对自己的相信和接纳、感受生活的本质,对孩子的相信和欣赏,以及给予家人更多的理解和陪伴。


教练相信每个人是有无限潜能的,是资质俱足的,我们要做的就是真诚的看到、欣赏和激发。


人是借由关系来修复自我的,也是在关系中得到滋养。我记得我在一阶最后一堂课上,针对自己在关系上的变化有几点总结:


  • 一是与家人与孩子相处的关系。学会相信和欣赏,令孩子更自信自在,也令我心态更平和,安宁;


  • 二是与老板的关系。虽然与老板沟通不畅时,我仍然会有情绪,但我不会长时间停留在纠结中,我知道我应该聚焦于什么;


  • 三是与自己的关系,这也是最根本的。我会更坦诚地承认和接纳自己的不足,也不会给自己贴标签去束缚自己,我也不给自己设高远的目标,我只是在我的大方向之下,做好当下,在觉察之下,做最好的选择,未来就让它自然呈现。因此我可以更加敞开、放下和轻松前行。


如今,一阶二阶已结束,现在进入三阶,MC1、MC2也已结束,也已进入MC3,感恩教练学习之旅,带我卸下负荷,轻装前行,也让我有机会有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




* 作者 | 沈琼芳(Coach8 ACTP 学习教练)



阅读 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