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练分享 | 别有洞天——行动学习工作坊学习心得



五一假期的最后一天,我参加了一整天的行动学习工作坊。


工作坊有我非常喜爱的晓晴老师坐主位赐法,还有人见人爱的薛大神前来助阵。


哎呦呵,果真是“行动学习”啊!晓晴老师一开始就卷起袖子带我们行动起来了。一天的时间让我们实实在在体验了一把啥叫“干中学、学中干”。


你问我啥感受?


Emm,那感觉有点像小马过河,有忐忑有惊喜。如果非要用一个词来表达,那就是:别有洞天




别,差异也


这场行动学习工作坊,与我们平时的常规学习,有怎样的不同?



我印象很深刻的差别,有三个优先:提问优先、流程优先、标签优先。


  • 提问优先:全程用提问激发思考,只能提问,不能陈述。

  • 流程优先:教练的推进需依托流程,勿自己随意发挥,并要体味经典流程背后的智慧。

  • 标签优先:每轮开始之前,先选择一个自己想刻意训练的领导力要素标签,带着这个标签觉察去发问,去感受自己内在的微妙变化。

有,所获也


这次行动学习工作坊,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我感受最深的有三个度:有力度、有温度、有速度。


▶▷ 有力度。


序幕拉开,话不多说,教练就让我们自己选择一个领导力要素标签,让我体会到一种被训练的力量感。我第一轮选了个“系统思考”,第二轮选了个“关键性思考”(你说,我咋就跟“思考”这俩字杠上了……),第三轮选了个“保持觉察”。


我发现我在最后一轮(第三轮)终于渐入佳境开窍了。



为啥这么说?


因为最后教练问我们:自己在本场中领导力的呈现如何?


我很轻松地分享了我的四个觉察:


  • 觉察都整个场域:真诚,信任,流动。
  • 觉察到客户:感受客户在说的时候,我抽离出来了,所以感受到了他心底的那个“委屈”。

  • 觉察到同伴:我发现每个伙伴的视角会有不同。比如黄弋的坦诚让人感动、捷敏的提问总带着欣赏;Tracy的系统和宏观视角;佳琳温柔的提问;Latter思维超级敏锐而清晰;苗芳姐与我们每个人的内在链接共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觉察到自己:我在第三轮里渐入佳境,逐渐自如、放松、敏锐、愉悦。(难得,我是个慢热的娃?)




▶▷有温度。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本是不太熟悉的个体,大家是在不断的提问中,在彷佛置身于一种无声交接的场域,慢慢流动起了启发和默契,以及互相的欣赏。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一轮中,我觉得自己表现不好,……为啥?

因为我第一次玩选标签上身的游戏,在贴了个“系统思考”的标签后,当时在提问中冒出的一个想法就是:哎呀,我可不能辜负了这个标签,我的提问应该配得上这个标签啊。

结果,内心翻起千层浪,都没听进去客户的议题,提问时也没问出啥有系统思考的问题来。所以,在第一轮总结的时候,我就沮丧了,说我表现不好,问的问题也不好,没有体现系统思考。


然后,晓晴教练就让同学给我一些反馈,大家都从不同角度反馈他们看到我做的带有“系统思考”的表现。


那个瞬间,我有一种被温暖抱抱的感觉,评判自己的枷锁很快就消失了。谢谢教练和我的同伴们。


比心,爱你们。


▶▷有速度。


一整天的行动学习工作坊课程,包含3轮完整练习,加起来也就是7个小时,但是神奇的是,就在这短短的7个小时里,我觉得自己有了触及内在的反思和成长


与此同时,这次工作坊也给我一些启发——作为一名在快节奏的企业里做了十多年管理岗的业务型管理者,很大的感受也是,带团队做事其实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如果管理者只关注做事,忽略对员工个人成长的刻意加速,那么团队做事能力的进步速度其实会很快遇到瓶颈。


所以,我也即将运用这次学习的行动学习工作坊的方法,给我的北京和广州两地团队的小伙伴,也来一次云端的行动学习工作坊,加速我们团队的觉察和成长。




洞,穿透也


这次行动学习工作坊的过程中,是什么力量在凝聚场域?


1,相信的力量。


教练如何营造一个大家都能真诚参与,彼此信任的场域,是非常重要的。参与学习的同伴要互相开放,相信彼此。


如果我们要组织一场行动学习工作坊,如何才能营造一个这样的场域呢?


我想遴选合适的参与者、并提前传递启动本次工作坊的价值、声明一些必须遵守的规则等等,细心做好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很重要的。


2,流动的力量。


其一,有形的流动感。


这种流动感体现在团队成员一个个提问的问题里,上一个问题与下一个问题的接棒衔接性。这个过程好像团体踢毽子的感觉,毽子的起落都很有节奏感,一个接一个,有流动,有融合,有默契。


其二,无形的流动感。


这种流动感体现在情感的流动中,对于个体而言,第一轮和第三轮中的自己,就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这是自我发展的流动。


对于团队而言,彼此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打开,这种尊重带来的人与人之间共情的流动感,是团队凝聚的过程。


天,世界也。


透过这场行动学习工作坊,我们觉察到的新境界是什么?


我有如下三点觉察,虽说以前也知道,但是这次有不一样的感触。


1,提问,是一种有质量的团队建设方式。


现实中,团队里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不能共情,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听不进去彼此说的,不能同频缺乏凝聚力。


而我发现提问是个让人放下自以为是的神器,它可以让我们以很舒服的方式不知不觉地就进入到一个对外界抱持探索的状态。


提问还可以增加我们的自我觉察,因为提问的角度本身就可以体现我们的心智模式,这次带一个标签进入提问环节特别有意义。


提问还可以有助于提升人与人的尊重感,改善团队内部的员工关系。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我对提问更热爱了,必须修炼这项技能,因为它上可入天,下可入地,链接内心,也链接你我。




2,有章法的刻意训练,才能让我们的成长看得见。


这次工作坊里的贴标签环节,我真的是爱了爱了。它让我直接反思到自己上了那么多次MC,事实上并没有很好地运用刻意练习。


比如,每次督导老师都问我们:你今天想特别针对练习的是什么?我们都会说练教练状态练倾听、练提问......其实都真的没有运用刻意练习的方法。比如


  • 你要练习教练状态的哪个部分?

  • 你要练习倾听的哪个部分?

  • 你要练习提问的哪个部分?

  • 你对这个部分目前掌握到了什么程度?

  • 想练习探索的点在哪里?

  • 在本次练习中,想尝试通过怎样的方式进行练习?

  • 等等......


以前我对这块缺乏觉察,现在想想,觉得自己其实浪费了很多刻意练习的好机会。


话说回来,忏悔木有用,咱们向前看,我这次对刻意练习有点感觉了,比如下次如果我要刻意练习自己的某项能力,我会这样做:


  • Step1:对这项能力进行分解成小要素,并且尝试定义描述;

  • Step2:从中选出自己要提升的点;

  • Step3:自己带着觉察(被新能力附身的感觉,哈哈)进入实践;

  • Step4:从实践出来复盘,看自己在其中的表现如何,是如何做到的,哪些还可以加强;

  • Step5:再次带着这个标签进入第二轮实践(进入三轮之后,就会有所不同)


3,观察和反馈的第三只眼,永远需要。


在这次行动工作坊中,我再一次体会到了教练角色的重要性。


我能体会到,在整场工作坊的过程中,教练能快速获取整场中的信息,并进行快速分析,综合判断,要求思路清晰,嗅觉敏锐,果断介入。教练好像没做什么,却好像什么都在做。


特别好玩的是,这次在第二轮里,晓晴老师和薛老师以“影子教练”的形式存在,我觉得影子这个词特别形象,真的是这样,教练以影子的方式存在与整个场域的各处,教练的耳鼻身心都以一种看不见的方式与我们始终在一起。教练觉察到值得团队学习的地方,就会果断而温柔地推进一把。


在过程中,我对于“观察”和“反馈”两个词,有了更微妙的感受和理解,作为“第三只眼”的旁观者和推动者,它真的很重要。




分享完毕。听完了我的分享,你觉得咋样?


如果你觉得我分享得好,就给我点个赞,如果你觉得我分享得非常好,就分享个朋友圈吧


划重点,敲黑板——————如果你觉得听我分享还不过瘾,那就对了!毕竟别人的体验糅杂了感受的飞花,代替不了我们自己的生命经验。绝知此事要躬行,请速速跟薛老师报名参加下期的行动学习工作坊,美美滴行动起来吧!


让我们一起在行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行动!


锵锵前行,别有洞天。




*作者 | 张燕玲(ACTP 学习教练)




阅读 2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