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1年半内拿到PCC(一)—— Helen教练PCC学习经验分享



不知道为什么,一回想教练技术学习这一路的艰辛体验,如果用一个词总结的话,第一映入脑海的居然是:九曲十八弯。


无论是黄河九曲十八弯、巴音布鲁克九曲十八弯,还是呼伦比尔莫日格勒河九曲十八弯,蜿蜒流淌的河水最终流过之地都形成了绝世美景。


我想也许教练技术精进的磨砺之路,就像九曲十八弯那样。虽然经历了很多蜿蜒,但能够流淌出美丽画卷吧。



初学教练的人都会经历的起步阶段就是突然觉得自己不会说话了,也经常被人反馈说“要说人话”。

自己曾经讲过无数的培训课,也算很资深的引导员了,结果拿着刚接触到的教练式问题发现自己不会说话一样,面对第一次的“客户”(还是教练同学伙伴)讲完一段话不知道自己下一个问题该问啥。


MC上督导老师反馈我语速太快,课下教练练习小伙伴说我的话太硬不松软,一度沮丧到怀疑自己是不是不适合做教练只适合做讲师。

但我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坚韧的执行力,看着督导的老师们有比我年轻很多的80后、90后,我就不相信自己学不好教练,也就是起步晚而已。

拿出咱“僵化-固化-优化”的成功学习路径策略,初期阶段我把学到的各种教练问题打印出来,教练练习的时候就看着这些教练问题提问,依葫芦画瓢练习提问。



每一个教练应该都是从“罐头式问题”开始的,所以,开始阶段有人会觉得初学教练的人说的不是“人话”。

不过,起步时候的GROW模型感觉特别有用,所以我在公司内部分享教练式辅导时都推荐大家在开始时就要把GROW模型走好,打下教练提问的第一步。

再后来,我就把各种教练工具的问题都打出来对照练习:假如的问题,时间线问题,转换视角问题,觉察当下的问题,愿景身份价值观问题,如何room in再room out……


数不清记录下来背过多少问题,就像读书时候被美文美句一样,慢慢的就变得会说话了,可以信手拈来。

而针对语速快、说话比较硬的问题,我就在每次练习时放慢自己说话的速度,放低说话的音量,从来不温柔的自己尽量让声音显得温柔一点。


也许教练的时候是我这一生最温柔的时候,所以一度让老公都嫉妒我对“客户”说话别对他说话好图片

我经常听到有人说不敢听自己开始做教练的录音,我从来没觉得不敢听,反而多听自己做得磕磕巴巴的教练录音更能发现自己的语言、声音、语调问题在哪。

Peer Coach的好处就是都能征得同意教练录音、可以专项练习、更快精进,复盘自己的教练录音从开始一直伴随到后面提交录音口试。

有些问题是随着教练技术精进不断发现改进的比如:开始听录音可能更多关注自己的提问是否干净简洁,不拖泥带水;后面慢慢发现自己常常有一些平时都没注意的“嗯,啊,那”的口头禅,发现后就慢慢改进掉,逐渐让自己真正地带着觉察说每一句话每一个字,努力让自己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都是有价值的。




我们从小都在被教如何说话,做了教练都发现自己不会说话,更别说从来没人教过如何倾听。

每次课堂上DEMO,或看别的教练DEMO,都感叹:咦,自己刚才咋没听到?

我觉得练习倾听比练习提问更难,但“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课堂上学习了3F倾听Fact, Feeling, Focus,咱就去刻意训练。

除了教练练习中去刻意区分事实、情绪和意图,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次沟通交流我都带着这个框架去听,去区分出事实是什么,去感受对方的情绪,去理解对方背后的意图。

真正的倾听不只是耳朵在听而是用心在倾听,是调动了所有的感官在听,逐渐锻炼了灵敏的耳朵、敏锐的觉察、敏感的洞悉人心,包括精微的身体感受,听到对方的世界就更大更广更深了。




教练学习的开始都先放在了倾听和提问的练习

在一次MC上,督导老师给我的反馈,说客户每次说完我都没有停顿就很快地接上,所以,我有时会有大段地总结客户的话,或者提问也比较复杂啰嗦。


自己一开始还真没有刻意训练这方面。


但没有停顿的背后是什么意图呢?


是担心冷场,客户说完自己不接上是不是会尴尬,总结客户的话并不是客户需要而是自己的需要是在给自己思考如何提问的时间(这也是受了以前学习讲课引导技术里用衔接术获得回答学员提问的时间惯性影响)

于是,我开始刻意训练,在coaching或者课上练习时,尽量让自己等对方说完后停一两秒再说话。如果提问语言没组织好就不说话,哪怕开始的停顿让对方感觉有点长,也让自己的语言组织好了再张口。


训练说话,也要训练如何不说话。


“沉默是金”在教练中真的是至理名言,慢慢地领悟到了教练的沉默有时是给客户创造更大的场域空间引发觉察

后来才知道沉默是PCC核心能力的要求之一,新8项教练核心能力中的第5条【保持教练状态】专门有一条描述:“教练容许沉默、暂停或者反思”。




专业教练技术学习对我的另一道坎就是反馈

我的习惯是比较容易顺着客户说的走,不太习惯或者说不太敢把自己的觉察体验反馈给客户,特别是需要挑战客户的时候,我几乎不会去挑战反馈。

有时担心自己的直觉反馈不精准;有时担心反馈挑战会让客户不舒服;有时也想自己的反馈会不会是在评判......


尤其最开始的时候太执着于“教练不给答案”,总担心自己反馈了自己的看见或想法会不会有引导性。

有时课堂上看薛老师demo挺挑战客户的时候,还在默默想:会不会显得太犀利?

随着对“像镜子一样的照见反馈”理解的深入,才真正理解了教练可以——


  • “教练简洁地反映或总结客户沟通过的内容,以确保客户的清晰和理解”


  • “教练不执著的分享观察、直觉、评价、想法或感受,并通过语言或声调引发客户的探索”

开始的时候,以为教练过程主要就是教练提问,提问水平就代表了教练水平,后来才发现,很多时候真正的大师级状态体现在沉默与反馈水平上

学习反馈对我来说是一种挑战的勇气,也是对自己的相信,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的觉察感知。

有一段时间我就专门跟同学教练练习我的反馈,也观摩各个MCC/PCC的教练是如何反馈的。


反馈的基础其实是对客户的连接,在与客户共舞中对感知到客户的能量,把自己的体验感受像照镜子一样反馈给客户,是对客户的赋能。

把客户多个“小我”的声音反馈给客户,是对客户内在他我的照见。

把自己内在的感受体验如实地反馈给客户,是经由“我”与客户的感受发生链接引发客户的觉察,有时也是对客户的同理,经常能让客户觉得教练是懂我的。

客户取得成果时,反馈欣赏客户是“教练庆祝客户的进步和学习”。


我也越来越感受到“反馈当下”引发客户觉察的魅力。


(未完待续......)




* 作者 | Helen Yang(Coach8 ACTP学习教练)



阅读 3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