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三角形,这样治愈了我
作者:Ashlynn
最近和楚玉教练就亲子话题约定了十次的项目式教练。
在第三次教练后,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而这也是我自己第一次感受到“A HA” Moment, 为我自己日后教练别人也提供了很好的教学案例。
这个教练的起因是——新学期开始后,儿子每周日都不想返校,连续五周的周六晚上都哭一场,且哭的那叫一个“惨不忍睹“。而儿子哭这一场的主要诉求是不想住校,要走读,但当下实际的条件却无法满足他走读的需求,至少等新学期转校才可以。
在这种现实约束下,孩子又持续负面情绪中,我经历了从无力哭泣到平静安抚,尽管安抚后自己难受,再到这次教练后的豁然开朗。
在这次的教练中,我先和教练一起分析了自己的情绪——
- 有担忧:担心孩子在学校晚上很“惨”,按他的描述“晚上睡不着,想妈妈,担心妈妈会死,想要回来守着妈妈”;
- 有无力:答应了孩子下学期转学,但当下除了安抚解决不了孩子的需求;
- 有自责:无法让孩子待在自己身边,让他有了这样的情绪;
- 有一丝的怀疑:在问了老师和他几个同学后,都说他在学校很正常,周末玩的也很开心,唯独晚上到就要哭一场,且连续五周,每周如此。
我的约谈的目标是:从情绪里走出来,而不是每次安抚完孩子后,我在担忧、自责、怀疑和无力中拉扯自己。
在教练的提问下,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儿子的戏剧三角形——他是受害者,而我则是那个拯救者。我开始担责,想的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如何让孩子不再闹别扭。
当教练让我寻找“你OK,我OK”的状态时,我觉得很难,儿子他现在就是不OK才哭的呀!他不OK,我又如何OK?
当教练问我:你儿子需要你做什么?
我突然意识到,在我儿子的剧本里,当受害者才是他OK的,他需要通过这个方式得到我的重视,确认我是无条件爱他的,所以我只要做好拯救者的角色。
但我不成为拯救者的角色,这也是“你OK,我OK”的状态。而一旦我是扮演者,那他的剧本结束后,我就可以走出来了,而不是他返校了,我还在情绪里驰骋,还在背着重担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不仅如此,我还要接纳我儿子每周都会进行的这一场剧。
之前,我总是期待这周就好了,所以当剧本开始时,我的反应是——“不是吧,又来?!”但现在,我就准备着暑假前这三个月,他都会如此,那我的反应是——“来吧,开始!”
到这里,我已经感觉到了放松,能量也有了提升。楚玉教练也给了我很大的赞赏,说:看戏,演戏,不入戏,这是非常智慧的。
然后,她继续问我:如何才能做到?
我发现我不能真的演戏,孩子是非常敏锐的,他能觉察到我的敷衍。我应该做的是在剧开始前告诉自己:要进入剧本了。进入之后,用拯救者的心态本我出演,也不用去时刻告诉自己,不要入戏,而是真的入戏。但结束后,要再告诉自己,这周的剧结束了,我可以从剧本里出来了。
到这里,楚玉给我的反馈是:你的演戏不入戏又升华了。
的确是,简答的一个转念背后,还可以更深入的去挖掘,方方面面都想到了,才会有机会做到。
最后,和教练约定下周我要及时反馈自己做的怎么样,如果暂时没有做到也没关系,教练可以继续伴随我去成长。而且,在长期陪伴中,要对自己有耐心,“A HA”是要在一个时机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