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互联网时代进行Coaching






从前,私人信息和公共信息之间有一条相当清晰的界线。我们的宗教、政治和个人信息都是保密状态。除了亲密的朋友和家人,没有人会知道我们信仰什么、我们喜欢谁、我们投票给谁。


然而,这一切在2002年12月发生了改变。


随着LinkedIn的出现,我们迎来了社交媒体时代。15个月后,Facebook诞生了,我们的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开始不可避免地向边界模糊和糅合的方向发展。


大约在2010年,一位受此困惑的客户在更新她各种各样的线上信息时向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应该要对外分享多少比例的自己?




10年后的今天,社交媒体让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关键。


我们要对自己在网上分享的内容持谨慎的态度,否则我们可能会为此付出高昂的代价。要知道,我们发布的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被任何人看到,并永远被保存在互联网。


在一个“无话不谈”的网红和品牌盛行的时代,我们自己——包括我们的个性、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有多少是可以公开的呢


这个问题挑战着我们的脆弱性,它考验着我们对网络和客户的信任,迫使我们去明确我们想要让别人了解的那个自己。


然而,你要分享什么最终还是取决于你自己。毕竟在正式的社会条约里,没有人能逼我们如何说话。


实际上,问题在于非正式的社会契约。这些不成文的契约希望我们揭开保护自己的外壳,以真实和脆弱的状态呈现,不含任何滤镜,不隐藏。


这是coach们特别关心的问题,毕竟,我们从事的是关于人的脆弱性的行业。我们让客户内心深处的想法、希望和恐惧释放出来,从而建立对我们的信任。



那么与之对应地,我们能为客户提供什么呢?


让我们从视而不见的问题开始,也就是当前社交媒体上的政治分歧。一些人对此选择避而不谈,这样就不会引来冲突。但对大多数人来说,避而不谈是不实际的,因为很多人已经变得非常依赖这些平台进行社交和营销。


人们越来越想看到透明化的信息。例如,人们经常在社交媒体上呼吁企业澄清他们在政治或社会问题上的立场。这是可以促使消费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并将他们的钱花在与他们的价值观一致的企业上的。


总的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另一方面是“指控文化”的兴起,不同意或认为某人的行为或价值观会冒犯到他人的人会要求联合抵制某些企业,或类似的行为。


大多数coaching企业都不是国际大企业。相比之下,我们的社交媒体覆盖范围非常小。


Twitter不会要求我们透露我们支持哪位候选人。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承担风险,分享这些观点,这很可能也不会出现什么后果。但任何人都不应因为以业务的名义来发表政治或社会声明而备受压力。


说到做到固然是好的,但不要觉得说到做到是必须的,除非你觉得自己有这样做的责任。记住,你的同龄人在做的事情,并不意味着你也要加入。


当你要分享关于自己的信息时,你可以先问问自己:


1.分享这些信息是否符合我的品牌承诺?
2.这些经历、信念或特质是否直接决定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coach?
3.为了阐明我的价值观,有必要分享这些信息吗?
4.它是否满足了我的受众和他们的需求?(更深入地问:我的动机是什么?)
5.这对得起他们对我的信任吗?


这些问题可以引导你决定分享什么信息以及平衡风险和回报。请相信自己的直觉,忠于自己。




阅读 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