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练状态的新认识:我不是要扮演教练,而是真正的成为教练



作者:蔡蔡




初学教练对教练状态的理解是:信任、好奇、开放、尊重……但到底什么才是“恰当”的教练状态?


在最近一次晓晴老师做督导的MC上,她的分享让我受益良多。


  • “特别好”、“你真棒”这些看似嘉许的话语和批评一样,也是教练对客户的一种评判。

当客户呈现一些状态的改变时,那是值得欣喜的时刻。此刻,作为教练,发自内心的为她感到高兴,却忽略了这个嘉许是我迫不及待想要的表达,还是客户需要的看见?


此刻,我是否看见这是作为教练的“我”的得意忘形?如果看见了,我是否能够依然提起一份紧张感,觉察到它,并带着好奇和客户一同继续探索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这一系列的觉察,是需要在教练状态下时刻保持的紧张感带来的。


因为MC的时间限制,教练过程拿到一些阶段性成果以后,我在最后的三分问道:“接下来的三分钟里,你觉得我们做些什么能够支持到你?”


这个看似把主动权交给客户的背后,我看见了自己的意图:


1、时间快到了,我要遵守MC的规则。


2、客户的情绪被安抚了,他觉得轻松了很多,约谈进行到这,我们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要太贪心,做到这里可以了。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客户一定会回答:“我觉得轻松了很多,可以停在这里了。”即使是我心里知道那个情绪短暂的放下背后,他还有值得深入探索的部分,但我依然选择用一个看似把主动权交给客户的问题,在提醒他:时间快到了。在把作为教练的责任放在一旁,丢失了一个能够很好的促进客户有更深的觉察的机会。这个状态下的我,已不再是把客户当作客户,也放下了教练促进客户成长的责任。

以上两点如果是培养教练状态时需要植入的两种意识,那怎么才能让它们像身体的记忆一样,在教练约谈中随时就能做到呢?


以前的答案是,多练习!但晓晴老师的分享,让今天的我再次看到了自己学习教练的初心,是要练习,但要回到生活中!


我相信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抱着自我成长的初心来学习教练,但学习过程中,它慢慢的变成了一句口号。好几次,我因为一天练习的太过频繁,身体觉得很疲劳,以至在约谈中我可以做到“亲和专注”,但结束后,孩子们围绕身边,几句话就让我烦躁的不行,情绪失控......每当这时,我又会对自己产生评判。


老师的分享让我突然意识到:我从没有真正的把教练的学习运用在生活中,何谈自我成长?我在练习的是如何扮演教练,而不是真正的成为教练。


生活才是真正的练习场,约谈、MC都只是一种呈现。


至此,我找到了生活中的自己与教练中的自己,真实的自己与别人眼中的自己的统一。


教练状态是什么?


不同的理解会有不同的答案。它很复杂,似乎怎么说都对,怎么说又都不对;但它也很简单,简单到不需要通过语言去描述,只需要体会教练状态带来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




阅读 1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