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教练工具+5个情绪练习,帮你放下“拯救者心态”,把精力留给重要的事





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明明是别人的事,你却总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解决;

明明是别人的情绪,你却总想办法去调和;


甚至有时候,别人不开心,你会第一时间反思:是不是我哪里做错了?


作为教练,我遇到很多这样的客户。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点:把所有的事都扛在自己身上,好像世界的和谐全靠他们来维系,稍有懈怠,整个世界都会崩塌似的。


如果你也有类似的感觉,那我想和你聊一聊。这种“拯救者心态”,很可能跟你的成长经历有关。


隐藏在童年的“生存策略”


在不稳定或充满变数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往往会不自觉地发展出一种生存策略——试图通过掌控周围的一切来获得安全感。


比如:


  • 父母情绪不稳定,让你学会察言观色,努力维持他们的“好心情”;
  • 家里有年幼的兄弟姐妹需要照顾,让你早早承担起父母的角色;
  • 父母经常争吵,让你被迫成为“调解员”,试图让家庭回归平静;
  • 父母的负面情绪无处宣泄,你成了那个情绪的“垃圾桶”。


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如果我不做这些事,整个家都要垮了!”


这种责任感在当时是必要的,因为它帮助你在一个不稳定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但问题是,这个生存模式会跟着你长大,并在成年后变成一种负担。




成年后的“拯救者心态”


长大后,你可能发现自己总是:


  • 不自觉地介入他人的矛盾,觉得自己有责任去解决;
  • 试图调节所有人的情绪,甚至为别人的不开心感到内疚;
  • 觉得自己必须为所有人负责,哪怕这件事与你无关。


你可能会觉得,只有当你为身边的人和事负责时,你才能感到安全。可你有没有想过,这种“拯救者心态”带来了什么?



  • 你会问自己:“我累了吗?”
  • 是不是觉得精力被掏空,内耗严重?你会反思:“我开心吗?”
  • 是不是总觉得自己活在别人的期待里,却忽略了自己的需求?你会忍不住想:“我被珍惜了吗?”


不是付出了很多,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回报?作为教练,我会问你:“如果你什么都不做,世界真的会崩塌吗?”


答案通常是:不会。


教练工具:拆掉“拯救者”的迷思


当你发现自己总是“为别人而活”,可以试试下面几个教练工具,帮助你慢慢收回注意力,专注在自己身上:


1. 价值澄清: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性地把自己的价值感绑在“帮助别人”上。


问题是,这真的是你想要的吗?拿一张纸,在纸上写下两个问题:



  • “我为别人做这些事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
  • “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


试着把真实的答案写下来。你可能会发现,很多你认为“必须做”的事,其实并不属于你真正想要的人生。


2. 责任界限:哪些是“我的责任”?哪些不是?


画一张表,分成两列:



  • 左边写:“我必须负责的事”;
  • 右边写:“不是我责任的事”。


后,仔细想一想:


  • “哪些事真的是我的责任?”
  • “哪些事只是我的习惯,让我不自觉地插手?”


比如,朋友的情绪、同事的工作失误、陌生人的误解,这些真的需要你负责吗?


3. “如果不拯救呢?”教练式提问


问问自己以下问题:



  • “如果我不去解决这个问题,会发生什么?”
  • “如果我不帮忙,对方会有什么机会成长?”
  • “如果我不做这件事,我可以把时间花在哪里?”


这些问题的目的是帮你意识到: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不参与而出问题,反而会让你有更多精力关注自己。




5个小练习,帮你放下“拯救者心态”


除了教练工具,你还可以每天做一些小练习,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


1. 学会说“不”


当别人提出无理要求时,可以礼貌而坚定地拒绝。


下次,当有人希望你替他们解决问题时,试着说:“这件事你可以自己试试,我相信你能找到办法。”


2. 允许他人犯错


你不是救世主,不需要修复别人的错误。允许他们自己承担后果,这也是一种成长。


当朋友遇到问题时,不要急着给建议,而是问:“你自己觉得可以怎么处理?”


3. 关注自己的需求


每天花点时间回归自己,做一些让自己开心的事,比如听音乐、运动、或者简单地坐下来喝杯咖啡。


问问自己:“今天我真正需要什么?”


4. 学会善待自己


当内疚或焦虑袭来时,试着对自己说:“我已经尽力了,我值得被温柔对待。”


把自己当作朋友一样去关心,而不是一味地苛责。


5. 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发现无法打破这种模式,并且严重影响到生活,寻求心理咨询或教练支持是很好的选择。


结语:用教练的视角看自己的人生


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你不需要为所有人负责,也不需要解决所有问题。世界的和谐,并不靠你一个人去维系。


当你学会放过别人,专注在自己身上时,你会发现:



  • 你的内耗减少了,精力回来了;
  • 你的关系变健康了,不再觉得自己被利用;
  • 你的内心更强大了,因为你终于把力量收回来了。


从今天开始,问问自己:


  •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 “我可以为自己做点什么?”


当然,改变“拯救者心态”不是一夜之间的事情。它需要你慢慢适应,逐步收回关注点,把精力放在自己身上。


就像《认知觉醒》里写的:


“焦虑的本质是,想同时做很多事,又想立刻看到效果。”


但生活从来不是这样运作的。耐心点,给自己点时间,给好运点时间。


慢慢来,放轻松,生活会越来越好。你想要的平静和自由,正在路上。




阅读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