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打造教练式文化:构建企业持续成长的内部能量场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许多优秀的企业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拥有一流的技术、领先的产品,团队却似乎缺少一种能自我生长的“活劲儿”。会议效率低下,跨部门协作壁垒重重,管理者习惯于下达指令,而员工则被动地等待指令。整个组织就像一台精密的机器,高效运转却缺少了灵魂。
问题的根源往往在于组织忽略了其最核心的要素——人与人之间连接的质量。
在Coach8,我们经常与寻求突破的企业管理者交流。他们对教练(Coaching)充满好奇,但普遍存在一些疑问:“推行教练式文化,是不是就是组织几次培训,让经理们学会提问技巧?”或者“这种文化在日常工作中到底如何落地?”
如果仅仅将教练视为一套工具或一个项目,那就大大低估了它的潜力。真正的教练式文化,远不止于技能层面,它关乎一种组织内部的“世界观”,一种人与人之间全新的连接方式。 它旨在构建一个独特的能量场:在这里,对话的根基是好奇心、深度倾听与共同成长;反思得到鼓励,信任得以构建,每一位成员的发展都被视为集体的共同责任。
我们相信,一个组织想要实现基业长青,就必须构建一个生生不息的内在能量场。而植入教练式文化,正是点燃这个能量场的关键火花。这是一段需要从组织的“大脑”——最高领导层开始,进行由内而外的深刻变革之旅,它更像一场组织的集体修行,既需要决心,也需要正确的“心”法。
今天,Coach8将以ICF国际认证教练机构的专业视角,分享我们总结的、用以打造可持续教练式文化的五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从“高层认同”到“高层践行”——世界观永远优先于方法论
任何深刻的组织变革,其根源和驱动力都必须来自最高决策层。打造教练式文化,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获得高层的全力支持。
但这种“支持”,绝非在启动会上发表鼓舞人心的讲话,或是批准一笔培训预算。无效的支持往往是“挂在墙上”的口号,领导者在台上一番慷慨陈词,转身回到办公室,依然是那个习惯指挥的管理者。这种言行不一会极大地消耗员工的信任。
真正的支持,是一种“Show up differently”——以身作则,用行动示范。当企业创始人和CEO在高管会议上,不再是单向输出观点,而是开始好奇地提问:“关于这个问题,大家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当他们在进行一对一沟通时,能真正地放下评判,深度倾听下属的困惑与想法,这时,一种强有力的信号便已传递给整个组织:这并非又一场短暂的“运动”,而是一种全新的工作与连接方式。
这正应了Coach8的核心理念:“先有世界观,再有方法论。” 高层领导者必须首先从内心深处相信教练式文化的价值,并将其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紧密结合。这需要一场开诚布公的内部对话:我们为什么要推动这个文化?它将如何帮助我们实现业务突破?我们需要改变什么?需要什么样的支持?以及,我们如何衡量进展?
领导者不能只做场边的支持者,而应成为变革的“代言人”和“示范者”,始终保持可见、言行一致,并对团队充满好奇心。
第二步:武装高层领导力——让教练成为一种领导风格
世界观确立之后,紧接着就是为组织的“领航员”们配备新的“导航系统”。打造教练式文化,始于武装高层领导者,让他们掌握通过教练(Coaching)来领导团队的核心能力。
这意味着,组织需要投资于高质量的主管教练培训(Executive Coach Training),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倾听,如何提出更有穿透力的问题,以及如何为团队创造反思和成长的空间。在Coach8,我们提供的ICF认证课程,无论是面向初学者的ACC(助理级认证教练)级别,还是进阶的PCC(专业级认证教练)级别,其核心都是在培养这种面向商业实践的教练能力。
当教练成为一种领导风格,组织的决策模式、团队的支持方式以及人才的成长路径都会发生积极的改变。更重要的是,高层领导的身体力行,为全公司的管理者树立了最清晰的榜样。
在这场变革中,人力资源(HR)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文化架构师”角色。如果说高层领导设定了基调,那么HR团队就是负责设计框架、协调培训,并确保教练行为能够通过组织的系统和流程得到强化和巩固的执行者。
在中国的企业环境中,HR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的角色尤其关键。他们可以推动将教练式沟通与绩效管理、领导力发展和人才战略相结合。他们也是在内部发掘“变革先锋”、链接外部专业教练资源(比如持有MCC大师级认证教练资质的专家)、并持续追踪项目影响力的关键枢纽。
通过与HR部门的紧密合作,企业才能将“意图”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确保教练不仅是一种领导风格,更是根植于员工全生命周期体验中的一种战略能力。
第三步:涟漪效应——让教练行为在中层管理者中渗透
当高层达成一致并开始实践后,下一步就是将教练式领导力的发展,从中高层延伸至一线经理和团队负责人。这一步的目标是建立一致性,让教练成为跨部门、跨层级的“通用语言”。
中层管理者是组织变革的腰部力量,但我们不能期望他们独自承担起推动变革的重任,他们同样需要被支持。组织需要为他们提供结构化的培训、同级间的学习小组(Peer Learning),以及接触内部或外部教练的机会。
要鼓励各级管理者在日常互动中运用教练技巧——从一对一沟通到团队周会,从项目复盘到非正式的交流。当这些行为开始像涟yī一样扩散开来,教练式文化才真正开始融入组织的肌理,成为完成工作的一种自然方式。
第四步:融入日常实践——让教练成为一种组织习惯
要想让教练式文化在企业中真正扎根,就必须让它成为一种习惯。这意味着要将教练的工具和思维模式,融入到绩效对话、发展规划、反馈循环以及日常的沟通中。
将教练融入日常,就像“盘核桃”一样,需要的是耐心、持续和内在的驱动力。一对普通的核桃,在日复一日地摩挲、擦拭下,经年累月,会变得晶莹如玉,价值倍增。组织文化亦是如此。
这并非要增加更多的会议,而是要改变现有对话的质量。当管理者在日常沟通中,把“你这件事做得怎么样了?”换成“你目前进展如何?遇到了什么挑战?需要什么支持?”;当绩效评估时,把单向的“打分和评价”变成一场关于未来发展的双向“共创”,教练式文化才算真正“活”了起来。
当教练成为日常实践的一部分,它就自然地成为了人们领导、协作和成长的方式。
第五-步:衡量并庆祝“小胜利”——看见行为的改变
要实现教练式文化的真正价值,持续追踪进展并分享成功至关重要。企业可以设定一些关键指标,比如员工敬业度分数、人才保留率、反馈质量以及领导力有效性等。同时,利用内部沟通渠道,去分享那些因教练而发生的真实故事和带来的积极影响。
但超越这些冰冷的数字,真正标志着进步的,是行为层面的转变。
在一个教练式文化中,改变是肉眼可见的。你会看到,领导者在团队成员提出问题时,会先停下来倾听,而不是急于给出解决方案;管理者会用发人深省的问题代替命令式的指令;团队之间会进行更加开放、基于信任的对话。
这些转变起初可能很微妙,但它们是组织文化深层进化的有力指标。
庆祝这些早期的“小胜利”有助于强化这些新行为。无论是通过教练式沟通改善了团队士气的经理,还是某个部门采用了同级教练(Peer Coaching)来应对变革,高光这些故事,本身就是对这种方法的认可,并能激励更多人效仿。这也能创造一种积极的势能,当人们亲眼看到教练带来了更好的人际关系、更清晰的思考和更自主的决策时,他们就更有可能拥抱它。
结语:一场由内而外的变革之旅
说到底,构建教练式文化,是一场对组织领导力的终极挑战。它需要最高层清晰的认知、坚定的承诺和持续的践行,也需要将教练融入日常工作节奏的意愿。
作为ICF国际认证教练的专业培训机构,Coach8深信,这条路没有捷径。它需要组织投资于各级领导者的教练能力,与HR紧密合作,并为教练式行为的发生创造空间与土壤。唯有如此,企业才能真正培养出一种更开放、更信任、更能激发每个人内在“宝藏”的文化,从而在不确定的未来中,拥有生生不息的成长动力。
关于 Coach8
Coach8是一家获得国际教练联合会(ICF)全面认证(Level 1, 2, 3)的先锋在线教练教育机构。自2014年成立以来,我们始终致力于将原汁原味的国际教练标准与前沿的在线教育技术相结合,通过社群化、终身化的学习模式,打破传统培训的局限。Coach8汇聚了全球各地的MCC、PCC级别认证导师,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从ACC、PCC到MCC级别的系统化ICF国际认证教练培训。我们坚信“人人都可以成为自己生活的大师”,并致力于通过专业的教练教育,赋能每一个组织和个人,激发其内在潜能,实现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