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行动力第一法则 —— “菜鸟地做、穷酸着做、分心地做”





教练过程出镜率最高的”议题“什么


不是焦虑,不是迷茫,而是那个住在你脑子里的“首席编剧”。


对,就是那个24小时不停叭叭叭的小声音:


“今天太累了,明天再说吧。”

“我还没准备好,资料都还没查全呢!”

“你看人家多厉害,我这点水平上去不是丢人吗?”

“等我瘦下来/等我更有钱/等我更有时间了,我可以……”


耳熟吗?太熟了。


这位“编剧”的台词功底一流,逻辑自洽,情感饱满,每次出场都能让你心服口服地瘫回沙发上,然后心安理得地刷起手机。


作为教练,我的工作很多时候不是帮你分析“你行不行”,而是和你一起,笑着对你脑子里这位“编剧”比一个“嘘”的手势,然后告诉它:


“收工了您内!我们要开拍了。”


因为我们都知道一个秘密:行动,是拆穿我们脑内所有谎言的,唯一武器。


你脑子里的那些“我不行”,那些“条件不够”,本质上都是在黑暗中被想象力喂养大的怪兽。


它们最怕什么?怕


而行动,就是那束能瞬间照亮整个地下室的光。


所以,每次我的客户带着一脸“我不行,我不能,我不敢”的表情坐在我对面时,我通常客户一套简单粗暴的“干就完了”行动指南。


今天,我也把这个行动指南分享给你:


如果你说:“我没有时间。”那就“碎片地做”。通勤路上听5分钟课,午休时写100个字,睡前看3页书。别追求整块的“圣神时间”,你的时间是被挤出来的。


如果你说:“我选择困难。”那就“抛硬币地做”。真的,随便选一个。因为最坏的选择,就是“不选择”。行动之后,你自然会得到反馈,告诉你哪个选择更好。


如果你说:“我无法专注。”那就“分心地做”。一边听歌一边回邮件,一边焦虑一边敲代码。别等那个“完美专注”的状态,那个状态比你的年终奖还稀有。


如果你说:“我条件太差了。”那就“将就地做”。没有专业相机,就用手机拍;没有安静的书房,就在客厅角落里学。大神都是从最破的“新手村”里走出来的。


如果你说:“我水平不够。”那就“菜鸟地做”。大胆地犯错,勇敢地出糗。我向你保证,全世界最顶尖的大师,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菜鸟黑历史”。


如果你说:“我有拖延症。”那就“拖延地做”。允许自己先拖10分钟,然后,只做5分钟。你会发现,一旦开始,那个“拖延”的魔咒自己就解除了。看到没?这里的核心法则,就是“带着所有不完美,立刻开始”。


为什么?


因为你脑子里的那个“编剧”,它只活在“想象”里。它会告诉你,行动的风险有多高,失败的后果有多惨。但就像《原则》里说的:“不行动的代价,永远高于行动的风险。”


当你真的去做了,哪怕只是迈出最小的一步,你就从一个“思想家”变成了一个“行动者”。你不再依赖脑中的“剧本”,而是开始收集真实世界的“数据”。


你会发现:


“哦,原来这个没那么难。”

“哦,原来出错了也没人笑话我。”

“哦,原来我真的可以!”每一次“哦”,都是对你脑内那个谎言的一次响亮的回击。


所以,我的朋友,别再跟你脑子里的那个“首席编剧”辩论了。你辩不过它的,它的剧本库比你的人生经验丰富多了。


你唯一能赢过它的方式,就是用一个“烂开始”,去终结它所有“好设想”。


现在,就现在。


去跑个步,哪怕只跑500米。


去写句话,哪怕只是个标题。


去整理一个抽屉,哪怕只整理一格。去做。


去用你笨拙的、不完美的、甚至有点狼狈的行动,去告诉你脑子里的那个家伙:“剧本我看过了,不怎么精彩。现在,我想自己演。”




阅读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