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分享 | 如何有效沟通?重点在回应的方式!


作者 |张倩教练( Coach8 ICF国际认证教练班学员)



先讲个经典故事。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到: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于是,服务员急急忙忙又重新给他上了一份汤,麦克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一脸无奈的服务员狂奔着走入后门叫来了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到:先生,这道莱是本店最拿手的,也是最特色的,深受新老顾客青睐,难道您不喜欢?


麦克:我是说汤勺在哪里呢?


沟通没有对与错,只有“有效果”与“没有效果”之分。在沟通中,自己说得多“对”没有意义,对方收到你想表达的讯息才是沟通的目的。


同样的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说出来,与人沟通过程中,使听者完全收到你想要传达的讯息,便是适合的方法。

比如:孩子在吵,你在洗碗,老公在玩游戏。这时候你很生气,大脑不能在一个平静的、能够支持到你思考的状态里,你去沟通时说出来的话往往是词不达意的,甚至说出来的话是违背你真实意思的。


你明明想能让当前的氛围更好,跟老公孩子的关系更好点,但你会说出对方生气的话。


这是因为我们往往带着自己的评判。


什么是评判?


评判者:以“我”的标准看别人,是比较、隐藏的批评;


被评判者:感到内疚,体验是“情绪绑架”,具有破坏性和痛苦,产生抵制,让人处于极度向下的状态;


产生影响:破坏信任氛围。


比如说——




场景一

妈妈:“你又吃这些垃圾食品!”

孩子:“好吃啊!”

妈妈:“你就吃吧!吃进医院就不吃了!



场景二

婆婆:“你就爱乱花钱!”

媳妇:“没有啊!”




场景三

老公:“你怎么总是无理取闹?”

老婆:“你才无理取闹呢!”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太多了,那怎么才能不带着评判呢?


首先是先去倾听


拉尔夫·尼科尔斯说: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理解和被理解,理解他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倾听他们。

倾听:事实-情绪-模式-信念/价值观



我们听到的往往只是冰山上的一角,其实下面还有很多没有说出的东西,当我们看到这些的时候,就会有不一样的回应。

我在教练约谈的过程遇到一位客户,因为孩子说话不够清楚而头疼,当我问到当孩子说不清楚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她说她会直接和孩子说:



“你说的什么啊?我都听不懂”

“你要说妈-妈-”


但其实,她对孩子说的这些话都不是回应。


当然,还有下面这些回答其实也不是回应:


  • 糖衣炮弹

  • 说话很好,但是说的不清楚

  • 打击、付好、发泄、讽刺

  • 说的是什么呀~

  • 建议你最好…你应该…你需要…

  • 你应该说“妈妈”

那孩子是怎么回应这些不是回应的“回应”呢?


孩子更加不愿意说话了。


真正积极的,能够进行有效沟通的回应应该是可以:


  • 加深感觉;

  • 提供不同观点;

  • 加强体验;

  • 转换能量;

  • (重新)集中焦点在话题上。

想要获得有效果的沟通,那在回应时要注意——
  • 聚焦行为:如妈妈听到了你说......


  • 明确:不是说“不好”、“不清楚”,而是要具体——“想让我帮忙可以叫妈妈”;


  • 及时:不是说“你从来没说清楚过!”,而是就这一次的沟通进行回应;


  • 诚恳:不是说“你最棒”,而是说“妈妈好期待你可以说妈妈......”


  • 不评判:不是说“笨死了”,而是带着倾听、感受孩子感受。


在教练约谈结束后,这位妈妈调整了自己的回应方式,和孩子的互动更愉快了,孩子自然在说话的情绪度上有了进步,这位妈妈也得到了自己期待的回应。
其实,孩子愿意和大人沟通这就是很好的动机。如果在沟通的过程中,我们专注对方的正面动机,比仅仅指向负面结果,将更有建设性及启发性。




阅读 2559